专题研究
新环境、新挑战——2018年保险行业风险及应对策略


华创证券研究所 牛播坤


发布时间:2018-07-11

 

    一、2018年利率步入下行通道,再投资风险又显

 

    2017年严监管推动金融市场层面的去杠杆是推升无风险收益率上行的主因,加之经济基本面的企稳向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路攀升逼近4%。无风险收益率的上行无疑为保险资金的配置提供了较好的时间窗口。2018年去杠杆从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纵深发展,社会融资总量增速明显下滑,融资需求受到抑制,经济下行压力逐步显现。外部环境也从2016年四季度以来的全球共振复苏向分化演变,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加剧了外需可能回落的幅度。上述因素共同推动了2018年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下行。

 

1533180155309_1533180756953.png

 

    利率下行从多个角度影响保险公司的资产端和负债端,利率下行初期净资产增加。1)保险负债成本具有一定刚性,预定利率短期内无法快速调整,保险公司大部分存量资产为固定收益类,这意味着短期债券存量资产的浮盈,也意味着新增和到期再配置资产的收益率下行,利率下行初期存量资产规模远大于新增资产,尚能维持一定收益率水平;2)利率下降会导致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显著上升。3)市场上理财型产品收益率下降,而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未来得及调整,保险产品具有收益率优势,承保保单增加。4)中国债券市场此前未打破刚性兑付,利率下行初期保险公司不会计提减值损失。所以利率下行初期,保险公司净资产快速增长,偿付能力提升。

 

    利率下行中期净资产增速放缓。1)利率进入下行中期,保障型产品和储蓄型产品分化,保险公司存量资产减少,增量资产增加,存量资产收益已无法拉升新增资产,这时保险公司收益率水平显著下降;2)市场利率稳定在低水平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较之前开始下降;3)在经济继续下行的情况下,中国债券市场逐渐打破刚兑,寿险公司的资产减值计提增加。所以,保险公司利润开始下降,净资产增速放缓,偿付能力走弱。

 

1533180155309_1533180774565.png

 

1533180155309_1533180787507.png

 

    二、去杠杆、防风险:险资运用面临新的风险与要求

 

    2012年以来保险资金运用多元化,由单纯的市场风险开始更多介入信用风险。我国保险业从2012年保险资产开始加大基础设施、不动产、信用债等投资,保险公司在原有市场风险基础上对信用风险的暴露开始逐步加大。此外,过去几年“资产荒”背景下,保险机构为获取更高收益,不得不提升风险容忍度,加大对高风险高收益资产配置力度,配置更多的高收益债券、债权和信托等,导致投资组合的信用风险敞口提升。截至2018年2月保险资金的其他投资占比超过30%,且债券投资中信用债的占比相较于2012年明显提高。

 

1533180155309_1533180798535.png

 

    资管新规发布:打破刚兑,信用条件收紧,信用风险上升。在刚兑打破的过程中信用条件收紧,体现为社会融资总额收缩。2017年3季度以来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差值不断缩窄,从2017年9月的1.71%下降到2018年3月的0.33%。今年以来,新增社融同比持续为负增长,直到4月边际才开始收窄。

 

1533180155309_1533180809867.png

 

    随着资管新规对非标资产的限制,2017年三季度以来社融中的非标融资持续收缩,存量增速从2017年10月的18.99%下降至2018年4月的4.69%。另外,2018年6月,1年期信用利差已扩大至3.29%。

 

1533180155309_1533180824584.png

 

    违约事件增加,信用风险隐现。2014年以前,我国债券市场处于“刚性兑付”状态,没有发生过违约事件。2014年起,违约事件开始逐步发生,2018年以来违约债券已达20只,包含超短期融资债券、一般中期票据、私募债、一般企业债、一般公司债、银行间定向工具等6个子品类,涉及金额总计176.04亿元。

 

    过去几年,部分企业尤其是民企和中低资质企业的经营压力明显增加,考虑到未来几年企业债务到期量大,叠加金融强监管、去杠杆环境下企业融资成本抬升,资管新规对通道类非标业务监管趋严,对非标融资过分依赖的企业将受到较大冲击,这些企业的融资渠道可能明显收缩,再融资压力抬升其信用风险。未来一个时期,受经济下行周期压力、企业杠杆率过高以及债券市场扩容等因素共同影响,我国信用违约风险还可能持续增加,保险资金的信用风险敞口也将接受检验。

 

1533180155309_1533180839494.png

 

    积极的方面在于,理财产品缩减,收益率下行利好于保险业。资管新规要求理财产品采取净值管理,打破刚兑,并且限制非标投资将压低投资收益,其对居民吸引力将有所减弱,银行理财无序扩张将被遏制。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使得储蓄类保险产品竞争弱化,资管新规利好于以预定利率定价的保险产品。另外,保险资金运用范围一直以来都有严格的限制,相对规范,资管新规对其影响较小。

 

1533180155309_1533180850526.png

 

    三、监管从严,回归保障:资产负债管理面临压力

 

    自2016年1月1日实施第二代偿付能力体系以来,寿险行业在外部中产消费升级、内部投资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开启了向保障保险转型的浪潮。当前政策环境对寿险行业的监管引导有如下两个特点:第一,监管以风险管理为中心,主要围绕寿险的负债端和资产端两个方向;第二,监管越来越细化,从寿险经营到风险管控,到目前对具体险种、某类投资资产等方面均开始出现非常细致的监督指引。

 

1533180155309_1533180862702.png

1533180155309_1533180881843.png

 

    从 2011 年后的较长一段时间,监管环境相对宽松,保险业从资产端和负债端逐步放开。保险行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野蛮增长:理财型保险产品当道,中小型保险公司规模迅猛扩张,市场份额逐渐提升。 但从 2016年下半年开始,行业进入一个整顿、调整期:监管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监管当局频发一系列规范、指导性文件,旨在治理行业乱象,规范遏止激进型理财产品,提倡保险行业回归本源。在外部监管环境出现较大变化的情况下,2017 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寿险从理财保险向保障保险回归。 同时,相应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也出现了变化:

 

    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的问题。保险产品回归保障,长期期缴产品占比提高,将拉长保险负债的久期,而国内中长期可投资金融工具匮乏,导致资产久期不及负债久期,给寿险公司带来资产负债错配的问题。

 

    长久期资产投资能力问题。长期保险负债面临“资产荒”且目前保险公司中长期资产投资经验和能力都不足。

 

    产品开发设计的问题。从2018年开门红来看,监管的快速严厉和给行业带来重击。开门红负面影响行业还需一段时间消化。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来说,前期理财型产品占比大,市场环境变化后,面临开发新产品的时间较短,经验数据不充足导致产品型态定价缺陷、精算人员经验较短等问题。

 

    销售渠道发展问题。自2015年年底取消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后,保险代理人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全行业保险代理人已超过800万,较两年前近乎翻番。其中,四大上市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合计达到418万人,占全行业的52%,其中国寿158万人、平安138万人、太保87万人、新华35万人(2017年末数据),年均增速在20%-30%之间。保险业近五年保费的高速增长与规模增长的个人代理人密切相关。

 

    长期保障型产品对人们来说并非刚需而且非标准化,销售需要营销员的推动,而营销员队伍的培养并非一日可成,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此前理财产品横行,较大程度的依赖银保渠道的保险公司面临较大的销售压力。但与香港相比,代理人留存率,人均产能等指标并不很乐观。目前,代理人已在量上取得一定突破,但在质上稍显停滞不前。

 

1533180155309_1533180903540.png

 

2105_1533278824581.png

 

1533180155309_1533180928502.png

 

    四、应对策略:风险为王,着眼全局

 

    应对一:低利率环境的再投资风险问题。1)鼓励开发保障功能突出的产品,回归保险本源,减少对储蓄类产品的依赖度,减少对利差益的依赖度。随着人口结构变化、消费升级、保障意识回归,健康险、养老险产品的发展潜力巨大。2)作为一个GDP年增长率仍超过6%的经济体,我国的经济基础和人口结构决定了中国不可能长期处在低利率甚至极低利率区间,和发达国家历史上曾经长期处在低于2%甚至0%有着本质区别。应该坚持固定收益类资产的稳健配置。3)在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稳健,做好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偿付能力风险和外汇风险管理的基础上,保险机构应当在权益、另类和海外投资等领域拓展具有较好现金回报的类固收资产,运用多元化的投资品种提升投资收益稳定性。4)可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对精算假设做出更贴近真实情况的修改,从而降低投资端的内部压力,适度释放投资的灵活性等。5)提高运营效率,拥抱金融科技。

 

    应对二:资产与负债久期匹配问题。1)在偿付能力等风险管控下,注重安全性的同时注重资产的收益率,这是基本原则,对资产端久期的拉长应该循序渐进,而不是大刀阔斧的推进;2)该挑战的本质实际上还是对负债端的要求,即负债端的久期跨度不能太大,如原本1-3年久期的理财型保险不能一两年内马上转入10-20年的保障型保险负债久期区间,而是应该逐步提升负债久期,如3-5年久期负债置换1-3年久期负债,5-10年久期负债置换3-5年久期负债等,这实际上是要求寿险公司统筹兼顾资产负债两端,以免任何一端的压力过大,从而造成流动性风险;3)对于期限短、流动性要求高的保险资金,做好流动性管理工作,通过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等方式审慎评估流动性风险,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应对三:长久期资产的投资能力问题。1)注重中长期投资人才建设,培养或引进相关经验人才,还要注重投资文化的传承,任何一个长期投资都不可能是一代人就能完成的任务;2)积极配合国家的中长期项目建设,如PPP、一带一路建设、绿色金融项目、京津冀建设、雄安新区建设等。

 

    应对四:保险产品开发问题。寻找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尤其对中小寿险公司而言,打造综合寿险公司能力不足则可以选择走特色化的寿险公司道路,如专注健康险、长期寿险、年金险、分红险等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

 

    应对五:营销渠道发展问题。1)认真分析当前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个险代理人建设计划,在注重“量”的同时,要更注重“质”的发展,如人均产能、举绩率、留存率等要相应提升,避免中后期个险代理人规模的大起大落导致业绩大幅波动;2)中小寿险公司仍然要发展差异化的个险代理人队伍,如大力发展高净值客户群、渗透大型保险公司的真空地带如县域及以下城镇地区等;3)规范保险中介制度,提供其发展土壤:发挥保险中介的本质作用,促进市场良性循环。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