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
加强保险资产负债管理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第5期)

 

发布时间:2019-09-26

 

中国银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坚持简政放权、改革创新,坚持在服务保险主业和实体经济上下功夫,坚持防范金融风险,不断提高监管水平。截至2018年底,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9.97%。其中,保险公司自行管理4.18万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25.47%;委托保险资管公司管理11.89万亿元,占比72.46%;委托券商、基金公司等管理0.34万亿元,占比2.07%。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保险资金运用逐步形成了保险公司承担资产负债管理主要职能,以委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化运作为主体,以自行投资和委托业外投资管理机构市场化运作为补充的格局。从保险行业经营规律来看,保险资产负债管理是保险资金运用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内容,也是保险公司的一项基础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切实提高对保险资产负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资产负债管理是指保险公司在风险偏好和其他约束条件下,持续对资产和负债相关策略进行制定、执行、监控和完善的过程。国务院领导曾指出,我国保险业有其市场特殊性和阶段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很必要也很迫切。银保监会领导也指出,资产负债匹配情况集中反映了科学管理、精细化运营的能力和水平,在研究行业高质量发展问题时,应将其作为重点。

 

    (一)资产负债管理是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的内在需求。金融理论和实践证明,良好的资产负债管理是金融机构可持续经营的基础,适度的错配可以带来一定的收益,但过度错配、长期错配,将给金融机构经营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甚至是倒闭或破产。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际上多家保险公司因巨额利差损而导致破产,教训非常深刻。资产负债管理越来越受到各国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欧美等发达市场都将资产负债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我国保险业对此普遍重视程度不够。近几年行业也出现了高负债成本、高风险投资、双轮驱动等较为激进的经营模式。反思行业出现乱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保险机构缺乏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理念,不顾负债特征和保险基本规律,激进经营、激进投资,导致资产负债错配严重,金融风险积聚。

 

    (二)资产负债管理是应对复杂经济环境的外在要求。目前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复杂的利率环境、频发的信用风险事件、波动的权益市场以及负债端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投资收益波动加大与负债成本刚性的矛盾比较突出,保险业资产负债匹配难度进一步加大。若资产收益长期不能覆盖负债成本,将侵蚀保险公司资本,带来利差损风险等隐患。

 

    (三)资产负债管理是管理层日常经营决策的基本工具。资产负债管理能够为管理层提供整体性思考架构,有助于全面系统地审视企业面临的经营问题;有助于管理层理清公司在长期经济价值、中期盈利能力、短期流动性和偿付能力底线等多个经营目标之间的优先次序;有助于了解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精准制定解决方案。国际上比较通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包括现金流压力测试、免疫法、动态财务分析等,虽然方法各有局限,但使用复杂模型对公司整体风险进行评估和应对,已成为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四)资产负债管理是保险资金运用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内容。基于宏观市场判断保险负债特征以及公司风险偏好,制定大类资产配置和实施投资操作,是保险机构的一项核心工作。《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险资金运用应当根据保险资金性质实行资产负债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建立以资产负债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推进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分散化投资,管理和控制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在现行的监管制度设计上,《保险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保险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指引》等的要求,已整合到资产负债管理量化评估与能力评估工作中,进一步将资金运用非现场监管落到实处。

 

    二、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制度的基本框架

 

    为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治理行业乱象,2017年1月,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制度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18年3月,发布了《关于印发〈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1—5号)〉及开展试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并于同年6月、8月分别印发通知,布置试运行期间的落实工作。2019年4月,印发了《关于明确保险资产负债管理报告报送要求的通知》,对试运行期间部分监管规则进行修订完善。

 

    银保监会将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列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推进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制度和信息系统建设,根据评估结果开展分类监管和差异监管”,并将《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暂行办法》列入2019年度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制度工作计划。此外,资金部“三定”方案中专门设立了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处,专职负责“开展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监管相关工作”,指导行业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专项开展非现场监测、现场评估以及实施差异化监管等工作,定期起草资产负债管理匹配报告、资金运用比例情况报告、资产配置压力测试报告等,供会领导和相关机构监管部门参考。

 

    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制度的基本框架是一个办法和五项监管规则,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综合评估各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能力和匹配状况,依据评估结果实施分类监管,构建业务监管、资金运用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协调联动的长效机制。

 

    一个办法是指《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暂行办法》,明确了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要求、监管职责以及针对不同类型机构的差别化监管措施,构建了资产负债管理的监管框架。对于能力高、匹配好的公司,适当给予支持性的政策;对于能力较低或匹配较差的公司,实施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如监管谈话、下发监管函、进行现场检查和专项压力测试等;同时,将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评估结果作为评估保险公司股权投资能力、不动产投资能力和衍生品运用能力的审慎性条件。

 

    五项监管规则分别包括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的能力评估规则和量化评估规则,以及报告规则。能力评估规则,是从目标策略、组织架构、人员职责、工作流程、模型工具、绩效考核、管理报告等方面提出监管规范,促进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工作形成有效的正反馈机制。量化评估规则,是通过构建模型和进行压力测试,从期限结构、成本收益和现金流等角度,全方位评估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状况,有效识别和计量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比如,期限结构匹配主要测算资产端现金流和负债端现金流在期限、结构上的匹配状况,防范利率风险和再投资风险;成本收益匹配主要测算投资收益率与负债资金成本率的匹配情况,防范利差损风险;现金流匹配主要测算公司在短期内获得充足资金以支付到期债务的能力,防范流动性风险。报告规则,是明确资产负债管理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的报送内容、报送方式等要求,确保资产负债管理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报送的及时性。

 

    三、监管规则试运行总体情况

 

    (一)所做的工作

 

    一年以来,资金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推进监管规则的落地与实施。一是组织召开6次行业集中培训,累计培训保险机构管理人员2093人次,培训52个课时,组织行业就资产负债管理模型工具、绩效考核等难点开展业务交流,推进保险机构、咨询机构就相关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二是举办国际研讨会,邀请美国、德国、法国等成熟保险市场资产负债管理领域专家,交流探讨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及发展路径;参加英国精算师协会亚洲年会并介绍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政策,得到与会代表的认可。三是搭建监管信息系统,实现了资产负债匹配、资金运用比例、资产质量以及资产配置压力测试数据的系统报送。四是组织项目组对报告数据进行集中清理,提高数据质量。对行业在政策理解和报告编制等方面的疑问进行解答,对公司在实操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梳理,并多次组织座谈会听取行业意见建议。五是组织6家资金运用监管试点派出机构分别对6家保险公司开展现场评估,并对169家公司的自评估结果开展非现场复核。试评估工作的落地,既锻炼了监管队伍,也深化了公司对监管规则的理解,提升了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六是撰写资产负债管理匹配情况分析报告,对行业共性问题和重点公司风险进行预警,提出应对风险的具体措施,得到会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肯定。

 

    (二)行业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是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意识得到提升。保险公司董事会、管理层更加重视资产负债管理,普遍设置了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加大了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部分公司还单独设置了资产负债管理部门,逐步将监管规则要求转化为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二是行业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普遍加强。随着监管规则的运行,各公司逐步规范了管理流程与标准,完善了模型工具的建设与应用,资产端与负债端的协调联动显著加强。2018年,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能力自评估平均得分较2017年测试阶段分别增加了16分、19分。三是整体资产负债匹配状况稳步改善。行业着力回归本源、转型增效,资产端注重拉长久期、缩短缺口,负债端重视发展长期保障业务、控制成本,整体资产负债匹配状况稳步改善。2018年四季度,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量化平均得分分别为68.79分、66.87分,较一季度分别上升2.79分、2.1分。同时,监管规则统一了量化指标的计算公式和口径,能够有效衡量资产负债错配程度,有助于公司在开展业务规划、产品开发、资产配置等工作时,及早发现问题,预防过度错配。

 

    (三)行业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总体得分较低,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人身险公司能力评估平均得分64.8分,财产险公司51.3分。从分值分布看,人身险公司得分在80分以上的公司占比14.6%,得分在60分以下的公司占比27.7%;财产险公司得分在80分以上的公司占比仅为2.3%,得分在60分以下的公司占比62.1%,得分整体偏低。

 

    二是基础性内容得分较高,技术性内容得分较低。“基础与环境”及“资产负债管理报告”得分较高,得分率分别为66.1%、63.9%,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升。“模型与工具”及“绩效考核”得分率仅为39.3%、37.6%,较上年同期提升幅度有限。这两个模块对公司的管理机制、技术工具、人员水平要求较高。有的公司尚未建立或运行资产负债管理模型和资产配置模型;有的公司模型的约束条件和假设缺乏合理性测算和分析;有的公司欠缺模型工具评估管理机制,模型检核和参数更新存在不足。

 

    三是部分公司制度不健全,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制度未细化,照搬照抄监管要求,以方法论替代正式制度,缺乏对重要文档和流程的控制机制;绩效考核制度操作性不强,未将评分指标等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未建立合理的业绩归因评估流程,缺少对战略资产配置能力、战术资产配置及择时择券能力的相关考核机制;职能部门间资产负债管理联动性不足,产品开发、投资决策、确定分红政策和万能结算利率时,未考虑对资产负债管理匹配状况的影响。

 

    四是个别公司大类资产配置和投资集中度管理失效,导致经营亏损。个别公司大类资产配置失衡,权益类资产风险敞口过大,在2018年资本市场发生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对公司利润表带来较大冲击,导致出现巨额亏损。部分公司投资集中度风险管理不够,对部分单一法人主体、单一资产风险暴露较高,在信用风险和股票质押风险高发的环境下,出现公司承担全部项目风险或是多类资产同时发生违约的情况。

 

    (四)行业资产负债匹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人身险公司方面

 

    从期限结构匹配情况看,行业整体“长钱短配”较为严重。2018年末负债久期平均为13.16年,资产久期平均为5.89年,久期缺口为-7.27年,较一季度末拉长0.66年,久期缺口有所扩大。全行业有74家公司存在久期缺口,占比超过90%,“长钱短配”问题带来的利率风险和再投资风险是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来源。此外,部分公司“短钱长配”,经营较为激进。公司股东及管理层风险偏好和容忍度高,经营模式激进,负债端以银行渠道业务为主,期限短、成本高,资产端大量配置权益和不动产类资产,一旦经济持续下行、房地产市场风险集中暴露,其期限结构、成本收益和现金流问题都会显现。

 

    从成本收益匹配情况看,由于资本市场下跌带来利差损风险。行业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与负债资金成本率差额、风险调整后的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与负债保证成本率差额分别为-0.93%、-0.65%。全行业有40家公司存在利差缺口,占比为48%。

 

    从现金流匹配情况看,个别账户存在流动性缺口。人身险的万能险账户和独立账户在压力情景下将出现累计现金及流动性管理工具不足的情况,需要变现高流动性资产以弥补流动性缺口。全行业有23家公司在未来三年的分账户层面存在流动性缺口,占比为28%。

 

    2.财产险公司方面

 

    从期限结构匹配情况看,少数公司存在沉淀资金缺口。2018年末,财产险公司沉淀资金为9841亿元,中长期资产为8387亿元,整体上二者能够匹配。但仍有16家公司存在沉淀资金缺口,在压力情景下准备金和净资产大幅下降,沉淀资金难以覆盖中长期投资。3家公司沉淀资金接近零甚至为负值,缺口率为100%。

 

    从成本收益匹配情况看,财产险行业成本收益匹配结构较为分化。2018年行业整体承保微亏,22家大中型财产险公司承保盈利,占比26%;64家中小型财产险公司承保亏损,占比74%。若进一步考虑投资收益情况,42家公司投资收益能够覆盖负债成本,占比49%;44家公司投资收益不能覆盖负债成本,占比51%。

 

    从现金流匹配情况看,压力情景下存在流动性缺口。财产险整体账户在基础情景下不存在流动性缺口,但在压力情景下将出现累计现金及流动性管理工具不足的情况,需要变现高流动性资产以弥补流动性缺口。

 

    相关重点关注公司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偏低,利率风险对冲率低,利率风险较大,同时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占比过高,“短钱长配”问题严重。负债成本偏高,在基础情景和压力情景下,投资收益率均不能覆盖负债成本,面临较大利差损风险。在现金流方面,压力情景下需要变现中低流动性资产才能满足未来三年现金流需求,流动性风险较大。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制度的建立,实现了资产负债管理监管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构建了资产与负债协调联动的长效机制;监管制度的试运行,推动行业加强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建设,运用模型技术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同时,行业存在的矛盾和突出问题,符合我国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建设初期的现状,也决定了资产负债管理工作的推进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下一步主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机制。一是推进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制度建设。台 《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暂行办法》,进一步落实差别化监管,强化资产负债管理监管硬约束。二是完善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协调机制。在业务监管、资金运用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等方面形成合力,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手段,加强对资产负债管理情况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三是做好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实施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管理监管信息系统,定期分析行业资产负债匹配状况,组织开展行业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监管评估,支持开展行业调研及实践研究工作。

 

    (二)强化资产负债管理监管结果的运用。对于“短钱长配”问题严重的人身险公司,在负债端引导其发展具有内含价值高、负债成本低的产品,严格控制中短存续期产品规模,防范利差损风险;在资产端引导其加大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力度,提高利率风险对冲率,同时,对大额投资项目加强监测和风险预警。对于沉淀资金缺口较大的财产险公司,引导其合理控制中长期资产的配置比例,防范流动性风险。对于中小型公司成本收益错配的问题,研究改善保险市场经营环境的相关措施,鼓励小而精和具有经营特色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不盲目攀比规模和市场份额,努力实现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资产负债管理相关政策储备。指导行业完善大类资产配置决策体系,健全资产配置内部控制流程和授权机制,在稳健审慎的风险偏好之上,结合公司中长期战略和宏观市场判断,整合资产负债相关业务部门的意见,合理制定战略资产配置规划和年度资产配置计划。加快金融衍生品的政策研究,探索允许有能力的保险公司运用衍生工具调节资产久期和大类资产风险敞口,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加强保险资产负债管理既是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更是各保险公司的主体责任,需要牢固树立资产负债管理理念,把资产负债管理放在战略性、全局性的位置,统筹协调投资、精算、产品、财务、风险管理等部门,真正用好资产负债管理工具,推动持续稳健经营,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