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
监管之声:乡村振兴,金融有为(2022年第1期)

——湖北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与成效

 

发布日期:2022-02-15

 

中国银保监会湖北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 刘学生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普惠金融工作的重要指引。服务乡村振兴是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重要职责和义不容辞的任务。近年来,湖北银保监局积极引领全省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聚焦乡村振兴新需求,努力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浓墨重彩地绘制普惠金融蓝图,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注入源头活水,探索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乡村振兴的“湖北路径”。

 

    一、突出监管引领抓布局

 

    如何将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转化为金融机构的实际行动,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首要问题。答好这道题的关键是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管引领,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抓好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乡村振兴的总布局。

 

    做好总体设计。为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工作方向,湖北银保监局制定了2021年湖北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工作要点、2022年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方案以及小微金融服务“十项任务”,明确工作标准、时间要求和责任部门,形成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作战图”。研究制定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方案,力争用五年时间,打造“17+N”个示范区。通过试点探索、全面推进、总结提升“三个阶段”,努力建成和推广一批示范性项目,推动乡村振兴金融产品更加匹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涉农保险保障更加有力,金融创新实现“一区一品”,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将金融服务延伸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探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专项政策引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针对具体问题科学推进。对此,湖北银保监局出台了42项指导意见。比如,针对农商行坚守支农支小定位,下发了《关于全省农商行支持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针对农业保险创新和承保理赔服务管理,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保险创新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针对普惠金融服务效率问题,出台了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效率“十条措施”,实现了信贷环节、申报材料、办理时间“三减少”。针对融资需求满足率问题,组织开展“百行进万企大回访”活动和“不断贷、不抽贷、不压贷”专项排查,针对客户的融资需求分类施策。

 

    监管考核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湖北银保监局探索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差异化考核机制,适度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指导银行机构改进贷款尽职免责内部认定标准和流程,努力调动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坚持持续监测、定期通报,并以法人机构为重点实施监管评价。对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较好的银行加强正向激励,如减少现场检查频次、提高监管评级等;对落后银行,视情况采取“一单两谈三书”以及增加现场检查频次、降低监管评级等措施,通过实施差异化监管,督促金融机构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政策要求。

 

    二、突出供给改革兴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湖北银保监局紧紧抓住产业振兴的“牛鼻子”,强化金融资源供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做优服务体系。湖北银保监局引导金融机构向专营化、特色化转型,指导全省26家主要商业银行成立了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方向,积极推动机构下延、服务下沉、扩大服务半径,广泛布设ATM、POS、EPOS等金融自助服务电子机具,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例如,全省农商行完成了扫码商户“店店通”、自助银行“镇镇通”、电话银行“村村通”、手机银行“户户通”四通工程,电子渠道业务替代率超过90%。全省乡镇银行网点覆盖率、乡镇保险服务覆盖率、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全部达到100%,基本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

 

    做强资源整合。湖北是农业大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湖北银保监局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湖北省重点产业链金融链长制工作方案》,指导银行机构积极对接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坚持链链对接、一链一策,助推农业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例如,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按照“一个点+十条链+N个圈”的思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截至2021年11月末,对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新投放贷款29.3亿元,向151家链上小微客户新增贷款12.1亿元。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创新推出“楚粮贷”“畜牧贷”“虾稻贷”“香菇贷”“硒茶贷”“助艾贷”等38个地标贷款产品,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地方特色产业。

 

    做活资金供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湖北银保监局制定了《关于提升县域存贷比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县域存贷比提升工程”,对资金适配性较差的重点县挂牌督办,“一县一策”制定存贷比提升计划和推进方案,采取“四项倾斜”措施,优化乡村振兴领域的信贷资金供给。截至2021年12月末,湖北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5890.75亿元,比年初增长20.49%。地方法人机构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801.09亿元,比年初增长22.15%。全省县域存贷比达到67.17%,比2019年提高6.12个百分点,县域资金回哺当地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突出金融创新强服务

 

    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要深化资源整合和银保融合,努力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向改革创新要动力。

 

    打造“整村授信”新模式。长期以来,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信用信息不对称是农村金融服务的痛点。针对这一问题,2021年湖北银保监局部署全省银行业启动“整村授信三年全覆盖”行动,积极推动各银行机构充分利用村“两委”、驻村干部、农村网格服务站、信息化技术等资源,以村为单位、以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对象开展整村建档评级授信,力争从2021年起至2023年底,用三年时间完成整村授信全覆盖,实现农户小额信贷“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例如,荆门地区推出了“五人小组评五级”模式,通过组建由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人员、老党员、老支书、各类模范等组成的不低于五人的评级小组,对每一户农户按照信用、产业、收入、还款意愿等指标进行信用评级。截至2021年12月末,湖北全辖已实现整村授信的行政村1.65万个,覆盖率79.3%。

 

    建设“普惠金融工作站”新阵地。引导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以金融服务网格化和整村授信为基础,设立“普惠金融工作站”,按照“三熟两优一好”标准选派金融村官,提供金融信息咨询、金融产品推介、信贷融资服务、金融知识宣传培训等惠农、便农和助农服务。例如,湖北省联社2021年已建立“普惠金融工作站”2.7万个,组织遴选了5503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会农活、懂农话”的“五农”金融村官,分别派驻到全省14446个行政村挂职村 (社区)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按照“863”数字化模式,全面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新业态。面临城乡数字化转型潮,湖北银保监局坚持科技赋能,引导银行机构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推动“鄂融通”“汉融通”建设,搭建“银税互动”“银商互动”“银电互动”等合作机制,发展农村消费金融、电商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推动农险线上化平台在全省正式上线,实现农业保险投保全流程电子化。推广电话银行、手机APP、扫码授信等“不见面”服务,让农户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获取金融服务。例如,全省农商行依托便利店、水果店、卫生室等,在乡村、社区打造小而美的“金融e店”,截至2021年11月末,扫码商户231万户,手机银行客户1011万户,累计交易金额达到6858.75亿元。

 

    搭建“银担银保合作”新平台。在银担合作方面,湖北银保监局加强调研、疏通堵点,大力推广“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全省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在商业银行和县域实现全覆盖,2021年末新型政银担合作在保项余额达到305.86亿元,同比增长67.7%。在银保合作方面,引导银行与保险面向广大农户,合作开发“乡村振兴银行卡”,为340多万农户提供了“存款+结算+代发代扣+保险保障+医疗咨询+农业技术专家指导”等一揽子服务。围绕重点乡村振兴项目,坚持保险增信赋能,优化“保险+信贷”模式,有序开展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已为28.7亿元银行贷款提供了风险保障。例如,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联合出口信用保险和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创新推出了“农行+信保+担保”的“农保保”业务模式,有效缓解了农产品出口企业融资难题。

 

    四、突出普惠理念助民生

 

    生态宜居和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让农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彰显适老养老“温度”。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湖北银保监局结合老年金融消费者需求,大力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积极推进适老化金融服务改造,不断提高保险机构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税优健康险等民生保障工作质效。2021年规划的适老化服务改造项目已全部完成。养老、家政、托幼相关贷款余额达到2.62亿元。“12378”热线湖北分中心涉老热线服务满意度达到99.2%。2021年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承保人数250万人,赔付12737.69万元。

 

    增强宜居宜业“热度”。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湖北银保监局指导金融机构强化金融保障,创新推出了“桥米贷”“香菇贷”“正大饲料贷”等民生类信贷产品,在全国率先开展生猪期货价格保险试点,稳定生猪市场价格,守住了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指导银行机构用好优惠利率和财政贴息政策,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14.22亿元,支持71.83万户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引导银行机构创新推广“青创贷”“工会贷”等信贷产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1.49亿元,帮助9万多户乡村能人、大学生和返乡人员走上了创业之路。

 

    加快绿色低碳“速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湖北银保监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强对绿色产业的金融支持,支持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指导银行机构在信贷全流程各环节严格落实绿色信贷政策和制度,严把项目入库关、贷款审批关、计划配置关。出台《湖北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管理办法》,推进重点领域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2021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金额达到7.76亿元,保障企业167家,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绿色发展。

 

    助力乡村文明“强度”。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一方面,湖北银保监局大力推进“金融知识下乡”,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教育宣传活动1.2万次,活动触及消费者3583万人次,大力宣传反电信诈骗、反非法集资等知识,引导农民群众远离非法金融活动。另一方面,组织银行机构签订 《村银互建协议书》,推进党建互联、金融互联、助贫互联、文化互联,开展信用评定工作,推广“白衣天使贷”“拥军贷”“乡风文明贷”等信贷产品,激励人们学习先进,助力培育文明乡风。

 

    五、突出保险升级增保障

 

    保险业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力量,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抓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必须引导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保险“稳定器”“减震器”功能。

 

    保障农业生产。农业保险作为防范化解农业生产风险的有效工具,对稳定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2017年以来,湖北银保监局会同相关单位10次联合发文,推动全省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全省能繁母猪、水稻等重要农产品的保险金额分别提高到原来的1.5倍和5.5倍,其中,水稻的保险金额达到1100元,基本实现物化、地租、人工成本全覆盖;实现育肥猪保险、水稻完全成本保险等重要险种实施范围由局部试点扩大到44个生猪调出大县、55个产粮大县的全覆盖。全省农业保险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对农业生产的保障程度持续提升。2021年,全省农业保险共为635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819.5亿元;已支付保险赔款17.2亿元,惠及农户61.7万户次。

 

    保障农村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近年来,湖北银保监局积极引导保险公司发挥保险社会治理功能,以健全治安管理与保险联动机制为切入点,在全省推动开展治安保险;积极推广“乡村振兴保”,保障范围覆盖乡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工作期间人身安全、乡村居民公共安全、疫情防控应急费用、乡村困难群众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2021年,治安保险共支付赔款1.16亿元,乡村振兴保共为314个行政村提供风险保障10.2亿元。

 

    保障农民健康。加强农村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湖北银保监局以提升基本医保基金效率和参保人满意度为出发点,制定关于促进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发展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指导意见,武汉市、随州市“惠随保”项目已上线运行,十堰、宜昌等地项目在陆续推进中。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的通知》,引导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和推进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助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2021年,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承保人数129.79万人,保费收入5761.51万元,发生理赔2939.5万元。

 

    保障脱贫成果。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保险保障非常重要。为防止脱贫群众返贫,湖北银保监局指导辖内保险公司推出了“防贫保”产品,对“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导致的返贫风险提供保险保障。2021年,“防贫保”项目已在湖北省76个区县落地,覆盖超过1800万农村人口,农村人口覆盖率达到75%。累计支付保险赔款7753万元,受益农户超过5.6万户次,筑起了返贫致贫的“防火墙”。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银行业保险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支持乡村振兴重担在肩。我们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产业聚合、村银联合、科技契合、银保融合、资源整合,驰而不息改善金融服务,只争朝夕谋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打开新局面,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