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
封面文章:保险科技助力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2022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22-12-16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 周延礼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制度化地推动数字经济稳步发展。2017年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2021年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明确了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也提供了发展好数字经济的根本遵循。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国民经济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最具辐射力的经济形态,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之一,也是促进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一、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初步成效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技术赋能金融行业,对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产生了极大推动作用,数字技术形成了数字金融的发展新动能。2018年以来,中国银保监会引导保险机构实施数字化转型,相继提出金融数字化发展战略,进而互联网头部公司与保险机构展开战略合作,共同制定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数字技术应用于保险经营管理场景化,改变了行业经营管理方式、业务管理流程模式,内部管理制度等也相应发生系列变化,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演进。

(一)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推动保险数字化转型。面对科技对行业原有发展格局带来的冲击,传统大型险企积极融入数字化浪潮,将数字化转型摆在公司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数字化驱动发展方案。大型险企数字化转型战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险业务数字化转型布局。保险机构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科技为驱动的动能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保险行业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保险行业的科技子公司运营和布局增长尤为迅猛。此外,大型险企在IT架构建设、自有云平台建设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大量投入。

二是保险科技应用于全业务链条,通过科技手段深度赋能保险价值链。大型险企利用科技优化传统保险价值链,覆盖保险业务全流程,提升保险服务质量,并进一步延伸保险价值链,提升客户全流程良好体验。

三是建立科技子公司,打造数字化保险生态圈。大型险企将科技子公司作为集团科技创新的孵化器,通过直接出资设立、股权投资等方式,投资到公司发展战略或相关的初创科技公司,获取技术与发展经验,快速布局保险科技相关的上下游行业,着眼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科技赋能保险主业,促进保险产品创新。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保险业务流程的渗入,提升了保险服务效率,调整了保险产品形态,优化了保险服务交互方式,在财产险、寿险业务中广泛应用,效果逐步显现。

1.从财产险看,保险科技的应用拓宽了保障范围,非车业务出现了大量创新型险种,车险业务理赔效率不断提升。

一是科技赋能车险业务后,利用生物识别、语音识别、图像智能定损技术,提升了车险业务的理赔效率。第一,智能定损技术深度应用。以图像定损、查勘派遣线路优化及线上理赔服务优化为代表的车险智能定损服务可以助力车险理赔效率提升,优化客户体验。业界许多保险机构纷纷布局车险理赔,着力推动保险科技和智慧服务方式的创新。第二,智能反欺诈技术应用,增强风控能力降低车险赔付率。车险欺诈历来是保险欺诈的重灾区,而理赔反欺诈的智能决策与数字化风控管理前置,有效防范了车险欺诈的风险。以机器学习、联邦学习等技术为依托,准确地识别高风险和低风险标的,从而提升定价精度、降低承保或理赔风险。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反欺诈知识图谱实现车险理赔智能反欺诈的实践为例,部分保险机构基于社交网络算法,搭建数亿节点的反欺诈知识图谱,进行风险团伙筛查,把防范风险的关口前移。此外,一些机构还能够基于多模型引擎,结合风险场景的多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特征,在案发和查勘环节及时、精准地识别案件欺诈风险。

二是农险应用数字技术后,农业保险科技就是运用现代科技来改造或创新农业保险的产品形态、业务流程、经营模式、服务渠道等,推动农业保险提质增效。保险机构提供的“科技+农险”解决方案提供了下面4个方面内容。第一,在政府精细化管理方面,通过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农业风险区划平台和碳汇遥感监测平台,险企可以助力各级政府精准施策;第二,在服务农户层面,险企通过全流程线上化的农险服务,简化农户投保理赔操作,实现一站式农户服务;第三,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险企研发了作物遥感长势监测平台、智慧农业生态平台等,辅助做好种植管理,助力防灾减损;第四,在农业企业赋能层面,险企依托线上销售平台助推拓宽销售渠道,同时依托区块链溯源产销一体化平台,协助打造精品农产品品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2.从寿险行业看,各险企借助保险科技,着力解决传统寿险营销模式面临的痛点与难点。寿险业的营销思路从传统的线下人海战术和高压管理,过渡到线上的专业营销、微信营销、批量获客,利用互联网新工具并通过完善产品体系来促进营销技术的提升。寿险行业的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表现出三大趋势:

一是科技赋能寿险代理人。数字化浪潮席卷下,保险业通过科技赋能和技术创新,应用于保险的运营、理赔、代理人培训等环节,对保险代理人进行赋能,填补代理人在专业水准和客户经营能力上的不足。

二是科技赋能寿险企业智慧运营。疫情加速了寿险企业运营的线上化、数据化趋势。近年来,服务体验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而科技发展正是驱动保险公司改变传统运营模式的关键力量。科技赋能企业运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三是线上销售渠道兴起,数字保险显著拓宽了保险覆盖范围。受到疫情的影响,消费者的保险意识显著提升,同时对于通过互联网购买保险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更高。在传统线下代理渠道受阻的情况下,互联网销售渠道增长迅速。

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循流而下,易以至;背风而驰,易以远。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及数字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陆续出台,为建立满足数字化生产关系的宏观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保险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一)数字技术赋能行业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近年来,保险机构加大数字技术研发投入,用于提升数字化运营效率,不仅是管理方式的创新,而且带动了保险服务的效率变革。从保险理赔效率看,保险消费者数字化的体验,改变了传统保险服务的观感,车险理赔天数大幅减少。多家传统保险机构从数字科技赋能产品创新、个性化服务、智能客服与在线理赔等多个环节入手,探索保险服务数字化价值链重塑,以数字化转型来寻求全新的盈利增长点。

(二)数字技术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究竟何为“数字化转型”,业界始终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由于数字化转型涉及信息技术领域较多,金融机构自身的确难以独自完成,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利用外脑选择数字化底座,解决数字化转型工程。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是数字技术,也是多项前沿技术的融合。比如,大数据技术、网络技术、算力、算法、软件、硬件、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

(三)数字化转型要求保险机构搭建新生态圈。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中,一些保险机构提出“科技+生态”的发展模式。生态圈选择上,用科技赋能主营业务创新,改变营销管理方式。搭建数字生态上,科技赋能服务场景采集数据,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故等场景发挥数据生产要素作用,提供精准金融保险服务。服务生态搭建上,科技赋能保险服务链,选择进入生态的上中下游,数据采集起到精准服务的作用,使数据的价值和构建的生态对保险服务产生经济效益。科技能力塑造与输出上,从数据采集、生态圈建设,到科技创新成效的深度应用,保险产品与服务都融入了生态圈。在“互联网+”的层面上,传统保险机构客户营销和服务加大线上布局,搭建全面开放、线上线下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应用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为客户推荐多层次、系列化的保险保障方案。

(四)加快布局保险数字化转型是当务之急。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我国传统保险机构正在加速布局“数字化转型”,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来实现整个交易流程的重塑,结果是在精准营销、场景嵌入与智能理赔等环节不断创新改进。保险机构唯有加大科技投入、加速变革、注重数字价值,围绕数据资产形成,聚焦于主要细分服务场景来开拓客户、创新产品,未来才能赢取更大市场。

三、保险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我国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但我们也要看到,与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要求相比,我国保险科技研发和技术储备不足,尚不能满足规模庞大的保险业数字化转型需要,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加快发展保险科技创新,提高科技赋能保险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提升保险业服务我国实体经济数字化发展水平。

(一)关于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问题。当下,我国基础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上仍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我国科技实力在快速崛起,但在通信设备、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网络安全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还有不小差距。以保险科技为例,保险机构除了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外,险企还要通过多维度进行科技布局,如设立保险科技部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拓展与科技创投孵化企业合作及加强产学研联合创新等。虽然我国保险业在坚持主业的前提下,通过多维度科技布局,已获得较多科技专利权、知识产权、标准和著作权。但是我国保险科技自主研发领域仍聚焦于应用层面,对底层技术的研发投入不足,且在机制、技术、人才上存在多重挑战,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技术研发方面,行业要加强保险数字化的底层技术研发力度,增强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及时注册技术成果专利权,要响应国家《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号召,促进数据要素价值的充分释放和关键核心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深化,加快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二)关于建设保险科技统一平台问题。以保险企业建立私有云平台为例,从保险业云平台发展现状来看,部分险企已经大力投入自建私有云平台。如平安的“平安云”,已经通过了12项权威云认证、超过400项云技术科技专利申请,覆盖平安五大生态圈;太保的“太保云”实现两地三中心的科技基础设施布局,目前已建成两个云计算数据中心;新华人寿的“新华云”以混合云架构,能够承载虚拟机近2000台、生产类应用系统76套及全部测试开发系统等。然而,目前行业的云平台建设也存在资金持续投入问题。对大型险企,建设私有云平台已取得良好成果,但云平台建设耗资巨大,私有云平台重复建设一定程度上造成行业资源浪费。对中小险企而言,大多数购买企业级公有云平台服务,但存在数据安全隐患问题。

(三)关于网络安全保障问题。伴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风险凸显。我国网络安全风险具有动态性,网络安全风险复杂度不断上升。但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保险市场规模总体偏低,显著滞后于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程度。这主要是三个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网络安全保险缺乏充分定价数据支持。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保险发展历程尚不足5年,几乎没有可参考的历史保险损失经验。二是缺乏网络安全风险模型,网络风险影响因素复杂、数据收集困难,很难进行合理的风控和定价。三是缺乏对网络安全有效的法律支持。现有的网络安全法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过于笼统,还没有明确许多关于网络安全保护的具体要求。

(四)关于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当前,保险科技发展面临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挑战,新技术应用带来数据安全挑战、个人信息泄露加剧隐私安全风险、个人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缺失,数据权属模糊和金融科技数据利用效能参差不齐等都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提出了新要求。保险科技乃至金融科技的发展,面临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挑战。但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对于数据保护的规定散落在各个文件中,可供行业参考借鉴的纲领性意见较少。2022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这需要保险机构和监管部门形成合力,完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明确保护策略,落实技术和管理措施。

四、持续推动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保险业要切实贯彻《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落实监管要求,夯实信息科技基础,提升数据治理水平,提高新技术应用与自主可控能力,拓展金融数字化经营生态场景,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要积极推进保险业科技赋能,提升科技硬实力。推进科技赋能,需要保险业从战略层面加强对科技应用的统筹规划。我国保险市场处于快速的发展和裂变过程中,在人才、资金、资源等方面占优的头部险企,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凭借资金和体量优势对数字化建设进行大量投入。同时,中小型保险公司凭借技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互联网保险公司依托线上渠道和技术属性打造全新商业模式。保险科技应用涵盖行业各类主体,已然被提升至公司发展战略的最高层面,各个主体可以通过不断借助深化科技应用,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差异化发展赛道,进而完成自身的数字化转型。

(二)要建立统一的行业平台,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确保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建设合作共赢、安全高效的经营生态环境,加强系统集成,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建立统一数据平台有助于提高数据统一管理运用水平,集中整合集团分散的数据资源,并统筹规划各公司数据应用建设。在未来,可以不断探索建设以金融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机构为主体,建立行业公有云平台的可能性。

(三)发展网络安全保险,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提供保障。金融信息保护是金融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平衡好金融信息安全防护与合理应用之间的关系对金融科技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网络安全险的发展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以及完善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加强网络安全数据支持,加快网络安全风险经济模型的建立,从而鼓励多元化网络安全生态体系,制定保障充分的保险产品。关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首先,要加快数据保护统一立法,加强政策引导并完善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使得数据安全风险涉及的责任真正实现有法可依;其次,逐步推进建立金融科技行业自律组织,通过法律保护和行业监督多方面共同作用,保护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最后,形成差异化数据保护方案,传统金融机构挖掘数据的过程中应构建更完备的数据治理体系,新兴金融科技企业则应更审慎处理数据。

(四)强化金融监管协调,提升监管科技水平。金融科技业务迅速发展为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金融与科技加速碰撞与融合的新局面,监管部门需要妥善处理金融审慎监管与鼓励金融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在数字经济时代,为提高金融运行效率,更好地对接实体经济,需要提升监管科技水平,加大监管科技研发投入,支持保险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创新。此外,还应制定适宜性的行业准入标准并建立完善的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机制,及时总结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试点经验,从综合性视角出发推动监管科技水平提升。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当前,数字经济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保险业要把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新机遇,加速数字技术赋能,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数字技术、保险科技为新动能,稳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我国保险业也一定会实现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积极贡献保险力量!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