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编者按:近日,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主要就2017年前十月行业经营形势以及当前风险热点、未来风险形势等内容进行研讨,与会专家还对新政策环境下人身险公司转型、二次费改后车险经营和复杂利率环境下的保险资金运用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分析和讨论,并对行业风险进行预警提示。
人身险:中小公司转型面临挑战
2017年以来,人身险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进一步深化,业务增长稳中趋缓,转型成效开始显现。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普通寿险业务规模保费占比49.38% ,较上年末提升13.18个百分点;万能险占比18.37%,下降18.48个百分点。渠道方面,前三季度银邮渠道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5.69%,个险渠道同比增长33.73%,占比48.61%,同比上升3.75个百分点,成为第一大渠道。此外,投资收益改善和准备金增提金额减少推动行业净利润大幅增长。
专家认为,人身险市场以下风险点值得关注。
第一,中小公司转型面临诸多挑战。中小公司产品、渠道较为单一,多数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在回归保障的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具体体现在:一是中小公司在保障型产品方面缺乏经验数据和精算能力,产品开发能力不足。二是保障型产品更适合在个险渠道销售,但个险渠道建设成本高、周期长,中小公司较难补齐渠道短板。三是市场主体对保障型产品的供给及个险代理人的需求普遍增大,转型方向集中、步调较为一致,可能加剧产品竞争及渠道竞争。四是中小公司中长期资产投资能力普遍不足。五是部分公司迫于短期转型压力,盲目向高利率、低价值期交产品转型,偏离了回归保险本源的初衷。
专家提醒,中小公司转型首先要获得股东的支持,同时科学制定转型计划和阶段性目标。中小公司在转型浪潮中求生存,应根据市场真实需求,寻找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避免走入盲目效仿大型公司转型经验的误区。
第二,行业整体利率风险增大。一方面,随着转型的不断深入,人身险业务逐步向期交化、长期化发展,负债久期显著拉长,未来面临的利率风险加大,而国内缺乏长期投资工具,难以有效的对冲利率风险。另一方面,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保险公司被动提高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加大了利差损风险隐患。
第三,部分公司流动性隐患突出。虽然人身险行业流动性风险整体可控,但在监管趋严的形势下,部分公司期交业务增长尚不能弥补趸交业务的规模收缩,造成新单保费流入大幅减少。1-10月人身险行业实现总业务收入2.93万亿元 ,同比减少4.84%,有32家公司同比负增长。另一方面,中短存续期存量业务规模较大的公司面临较大给付压力。
第四,偿付能力下行压力较大。伴随着人身险公司业务久期拉长,市场风险和保险风险最低资本要求呈逐步上升态势。此外,由于人身险行业发展增速放缓、监管趋严,民营资本进入保险业的冲动明显降低,资本补充难度增大。在有可比数据的71家公司中,有46家公司2017年三季度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上年末下降。
第五,重疾产品定价不足。随着重疾险、健康险竞争加剧,此类产品定价逐步降低,但重疾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存在定价不足的风险隐患。
财产险:车险市场高费用问题依然持续
2017年前十月,产险业整体运行平稳。业务规模实现较快增长,实现保费收入8589.65亿元,同比增长14.37%;承保利润和净利润均稳中有增。行业资本整体充足,根据已披露的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超过100%。
专家认为,财产险市场主要有以下几点风险值得关注。
第一,车险市场高费用问题依然持续。1-10月车险综合费用率数据同比下降近1个百分点,但费用水平仍处高位。大部分公司车险手续费支出增速远高于同期保费增速。目前车险市场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公司相互竞争抢占市场,带来市场费用水平整体攀升的局面。二是目前车险市场未真正实现市场化。从历史经验来看,车险定价基准偏高,这是高费用率及违规竞争得以持续的根源。三是阈值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阈值监管各指标的实际值难以与前三年自身平均值保持一致。一方面,保险公司可能通过数据处理来避免因阈值监管暂停业务,反而产生其他新的问题;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正常经营过程中,如因赔付率过高导致综合成本率超标而被停业,这一监管处罚从法理上看存在问题。四是手续费的增加导致公司直接和间接税负成本大幅增加。今年1-10月49家产险公司手续费占保费收入比例超过15%,超过税前抵扣限额的手续费会导致公司企业所得税大幅攀升;部分支付给中介的手续费以某种形式返还给消费者,此过程增加了保险公司间接税负成本,降低了行业经营效率。
第二,非车险运营风险。1-10月,非车险业务整体承保亏损。其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保费费率不断下降造成充足度不足风险。二是责任险的长尾风险。三是网贷领域风险传递到保证险领域,今年保证保险综合赔付率同比大幅增加。
第三,非寿险投资型产品流动性风险也需予以高度关注。今年个别过去经营非寿险投资型业务的财产险公司处于经营性现金流出状态,未来将有更多产品到期给付,现金流承压。
第四,中小公司承保普遍亏损,竞争压力较大。专家认为未来中小公司经营困境还将持续,主要原因有:一是行业资本整体充裕;二是大保险公司准备金余额相对充足;三是中小公司固定费用占比明显偏高。
第五,数据失真情况较突出。为了避免车险触碰阈值监管红线等,有些公司通过在险种、区域、不同时间点之间作平衡,致使数据失真。数据失真一方面容易掩盖行业风险真相,另一方面有可能造成监管失效或决策失误。
此外专家建议关注再保险信用风险问题。今年国际市场上有较多巨灾事件,全球保险的损失比较大,导致部分国际再保接受人的资本充足性受到一定影响。
资金运用:服务主业,回归本源
2017年以来,在防风险、去杠杆的外部环境下,保险资金运用坚持审慎稳健的原则,逐渐回归服务保险主业的根本方向。
前十月,保险资金运用规模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行业资金运用余额达到14.7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78%,增速较去年同期降低5.69个百分点。全行业实现投资收益5989.76亿元,资金运用收益率4.44%,同比持平。资产配置结构更趋合理。流动性资产比例大幅降低,定期存款占比持续下降,债券投资占比明显上升,其他投资占比持续上升。
与会专家指出,2017年以来,保险资金运用逐步回归本源,但在市场波动性加大的大环境下,保险资金运用仍面临着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
第一,债券市场风险与资产负债错配叠加将增大行业风险。专家认为明年债券市场收益率仍将维持高位,杠杆较高、投资激进的公司在去杠杆的趋势下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当市场风险与资产负债错配叠加时,短期来看,二级市场债券类资产市值下跌严重,降低保险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中期来看,随着市场收益率上升,保险公司出于竞争压力可能被动提高负债成本。对于资产负债错配严重的公司,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退保风险的相互扩散和传染也值得关注。
第二,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值得关注。近两年,债券的刚性兑付被打破,信用风险加大。有可比数据的150家公司中,89家公司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的信用风险最低资本与总资产比值较年初有所上升,近六成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有所增加。目前,40%以上的信用债是地方政府债务,随着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的上升,潜在的地方信用风险可能会释放。同时,另类投资的信用风险加大。过去在信用扩张期,出现集中违约的可能性较低,未来信用扩张速度减慢后,需要警惕集中违约的风险。
第三,股票资产变现难度增加带来流动性风险隐患。近两年,出于看好蓝筹股的核心价值和未来成长性,大部分投资机构均配置了较多蓝筹股,反而导致了越是大盘蓝筹股流通盘越少的现象。一旦大部分机构同时集中卖出持有的蓝筹股,会出现无法抛售的问题,增加了股票资产变现的难度,增大了公司流动性风险隐患。
第四,资管新规给保险资金运用带来挑战。专家指出,今年10月份一行三会联合外汇局统一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打破刚性兑付、规范资金池、消除多层嵌套。短期来看,将带来保险资管产品规模的萎缩;长期来看,会造成保险资管行业的分化。未来,大量国外资管机构将进入中国,导致资管行业管理费大幅下降,对整个行业造成较大挑战。
第五,跨市场跨领域风险不容忽视。随着保险业参与金融市场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股市、债市、汇市、利率等市场波动对保险资金影响增大,一些非标产品通过层层嵌套变相增加杠杆,保险资金购买这些产品可能存在底层资产模糊、突破资金运用监管比例或范围的情况。同时,保险行业在资本市场扮演着重要角色,行业的内部波动会带来资本市场的外部波动,需要防范行业内部波动引起的外部系统性风险。
“在保险姓保的背景下,保险投资也应该姓保,需要从负债端出发,解决负债端成本高企倒逼投资端提升风险偏好的问题,通过增量调存量的方式实现行业特殊时期的平稳过渡。”与会专家说。